主页 > 民间故事 > 正文

随笔——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

2021-10-14 06:46:37 来源:华速文学 点击:2

原创 畅读姐 畅读读后感

读《傅佩荣译解易经》,读到“剥卦”,心里随感而发,这几年越来越能感受到读国学经典的好处。

比如说这个“剥卦”,有一句:山附于地。多简单的一句啊,山再高,它得有大地做基础。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很多很多。

上礼拜孩子的数字课给讲了《道德经》里的一句经典: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这就是告诉我们,解决难事从容易处着手,做大事从细微处入手。所以说任何大事都是从做好细微之事开始。

再比如,我喜欢读《庄子》里的《养生主》,里面先是说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后又引出“安时而处顺”的道理,全篇讲的是一个顺势的道理,顺应自然法则、客观规律的道理。

读《庄子》是快乐的,处处都是逍遥的,原因就在于庄子看的通透,比如那个 养虎和养马的例子,养的那叫一个担惊受怕,老虎呢,不敢喂活物不敢喂整个的,不敢饿着它,为啥呢?怕老虎野性大,吃人呗!马呢,给打扫卫生,给防蚊虫叮咬,为啥呢?怕马生病受惊怕它死啊。

我这本《孟子》是真的很新,确实没看。

前两天看《饮食男女》以后,据说这是出自于《孟子》,于是我去《孟子》里找,找到了那句:食色,性也。什么意思呢?吃和性(狭义的性),是人的本性。食色性也,这个性并非狭义的性,这里是指人性。

我记得有位老师讲过:做人,管好鼻下三分和脐下三寸。什么意思?鼻下三分是嘴,嘴的作用有两个,吃喝还有说话。管好嘴,防止病从口入,也防止祸从口出。脐下三寸这就很明确是在指性,性不可乱来!

《孟子》点明食色性也,既然承认了这是人的本性,为什么还要说呢?这就在于,正视它,才能懂得以礼待之、以德待之!吃和性(狭义),都是本性,所以它存在是合理的,光明正大的去讨论,在于表明这两件事是普普通通的事,不要过分的关注与追求,不要乱来,要合乎礼仪和道德!

说了这么多,都是在举例子,举例子干嘛呢?举例子是想说,经典几乎涵盖了所有我们已经或者即将体会出来的道理,其实很多道理是我们亲身摔打才悟出来的。

而那些道理好几千年以前,已被圣人讲出来了,而且圣人讲的,比我们自己悟的更精准,也更简练。就像开头说的——山附于地,这个道理多简单:任何高度,都离不开坚实的基础。

《易经》是一本非常难的书,其实很多经典都非常难,但是正因为难,才会有很多的注释和译解版本。我们不要怕看不懂,因为我也就看懂这一句“山附于地”和“履霜,坚冰至”。

经典书籍,买来不怕放,随时打开都会有收获,尤其是《庄子》,那叫一个文字优美,快乐无忧。

还比如《诗经》,一定要和孩子读一读《诗经》,因为不读诗经,不知道一个意思竟然有那么多字可以用,不是非得只有我们常见的那一两个字。不读诗经,不知道四五个字,就能把一腔子的情绪写的精准而优美。

晚上读《群书治要考译》,从我买这套书时,我就知道这套书不是我能啃动的,但是这真的不妨碍我在想看的时候,读上几页。

这书开篇就是《易经治要》,于是我上午读了“剥卦”,晚上就又看了《易经治要》里的“乾卦”,我还把《傅佩荣译解易经》拿出来,一起看,对比着看,互相补充着看,一下子,一个晚上就好充实好满足的感觉。

特别是,我又明白了一个“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道理。说白了就是我们要有敬畏之心,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可松懈。

我自己确实没读啥经典,但这不妨碍我推这些书,因为我就是那个总是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随便翻一翻就会被书里的智慧所震撼,然后感叹的要跟我家小哥掰扯掰扯,不过瘾还要再写一写的那种人。

公众号里很多文章都是跟我家小哥没聊够才诞生的,比如那篇介绍绘本读法的文章。

好了,随感而发,也希望朋友们能体会那种自己悟出的道理在经典里面被印证的那种喜悦。

特别是, 真正的开卷有益,指的正是这些个经典。每每自己有了一个新的收获,哪怕它小小的,我也会喜悦的感慨一下、分享一下。

小儿癫痫病治疗多少钱
轻微癫痫如何治疗
儿童癫痫好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