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散文精选 > 正文

幸福与否

2022-03-30 23:03:56 来源:华速文学 点击:0

我喜欢去感知一些身边的事物,也大抵是感情细胞太多了吧,因此,也总容易因为一些细微的事情,或感动到心里,或伤心到骨子里。

这几天,在读毕淑敏老师的一本书《恰到好处的幸福》,对于卷首中幸福的阐述,以及其中讲述苦与甜的篇目,颇有感触。到底是幸福的家庭总是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还是,不幸的家庭总是相同,幸福的家庭各不相同呢?

有如此疑问,以至于,我总不能阻止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幸福与否该如何衡量,这件事。

刷朋友圈,QQ空间,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说说,动态,从这些中,看到朋友们的近况,也或多或少推测出他们的心情。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是开心的,更不可能一直是难过的,总有一些事情引起情绪波动,拿医学生的话来说,生活,就像心电图嘛,没有波动起伏,你就挂了。但是,对于生活起伏带来的幸福与否的效应,显然是各不相同的。同样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或者发生在不同时间,亦或许是不同地点,结果可能就截然不同;同样的人,同样的事,看待的态度不同,又会是另一番结局。

几周前的一节大学生人际交往课上,老师讲到过几个效应,我认为,最神奇的应该是首因效应吧。当时,课堂上,老师以工作应聘面试为例,讲解这个效应。而现在,我想拿来,以幸福与否为例,重新定义这个效应:一件事,你第一反映是积极的,你就会很乐观的面对,即使本身这件事是不好的,你也不会太难过;而同样的,你第一反映是消极的,你就会用悲观者的视角去思考,即使事情本身原本是好的,你也不会感到幸福。这样说来,未免显得笼统,举个例子吧,这几天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活动训练,我刚好也在书院方阵队里,对于每天参加的训练,也经常听到大家的各不相同的诉说:有人觉得,能参加这个活动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大学嘛,多参加一些活动,丰富一下课余时间,也是很不错的事情,于是,这些人的训练即使辛苦,也倍感有乐趣,因为,他们看待这件事有一个大前提:这件事对于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多的疲累,也就显得没有其中的乐趣多。也不乏有人认为,这个活动打乱了自己的生活节奏,每天要忙这忙那的,还要参加这个训练,简直是让人心烦,基于这第一反映,后续的一切训练,未免真的很痛苦,即使训练过程中真的有快乐,又能感知到几分,还不都被身心疲惫所埋葬。

上帝是公平的,给一个人多少苦难,也必定给一个人多少快乐。只是聪明的人善于苦中作乐,因此,化悲伤为动力,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感;而悲观主义者,往往会乐里思苦,让悲伤逆流成河,冲刷掉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多少葡萄糖的甜能遮住黄连的苦?多少黄连的苦能毁掉葡萄糖的甜?无从求证。但是,我们不难知道,如果把一丁点黄连碾成粉末,撒进一大杯葡萄糖里,味道依然会苦;而把一个黄连药片,借一口葡萄糖水的甜,整块地咽下,不去咀嚼,其实也没那么苦。究其原因,是葡萄糖不够甜?还是黄连太多?太苦?实际上,苦与甜多少不重要,关键是看,你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的,是甜还是苦。

无论是生命的哪个阶段,生活的哪个时期,幸福与否的衡量,从来没有标准的尺度。有些人说,当理想被现实打败的时候,你不会再为想到曾经生活中出现的美好而感到幸福,只会拖着疲惫的身心去为了生存而生活,只有当你的梦想实现的时候,你才会感到幸福与喜悦,而那些曾经的苦难也都因此而幸福,于是,这些人这样想着,一旦遇到了挫折,便即刻放弃了前进的勇气,认为自己的生活不会幸福了,就碌碌无为,庸庸余生。马云说,人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我想说,人要永远有梦想,即使不会实现,也不要丢掉对生活的憧憬,一旦没有了追求幸福的信念,你必然离幸福越来越远。

乐观是一种态度,幸福与否,别人说的不算,关键是看你自己,因为,幸福在左,苦难在右。试着多去品一品甜,忽略芝麻绿豆大的丁点儿苦,或者,去学会苦中作乐,苦难路上的沿途风景一定不缺少幸福。


癫痫病人平均寿命有多长
癫痫病患者的症状表现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