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家散文 > 正文

“穿”在时代中的变化

2021-12-09 17:13:03 来源:华速文学 点击:1

作者简介

王雅琴,笔名:恬露,浙江省绍兴市作协会员,有文字发表《散文选刊》原创版,《新华每日电讯》《绍兴日报》《绍兴晚报》《柯桥日报》《长沙晚报》《河源晚报》等。

 

 

 

“穿”在时代中的变化

 

   小时候,我穿的衣服,都是深色的粗布,因为没花纹的布便宜些,并看不出脏。记忆中,一件粗布缝制的棉袄要穿大半年,除了夏天,其余时间多是穿着一件旧棉袄,冬天实在冷时,棉袄内加件旧衣,腰间系一条绳子,以增加暖意,当时实在没有几件衣服可换洗。

   60年代的家庭孩子都比较多,在穿衣上常常有“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的说法,即老大穿的是新衣,老大穿小了由老二穿,已经旧了,穿到老三时这衣服破了的。我家有四姐妹,我虽是老大,但没有“新阿大”的荣耀感。因父亲有一个妹妹,我叫她阿姨,只比我大六岁,父亲常常叫奶奶把阿姨穿过的衣服给我穿,虽长点大点也无所谓,只求暖身就好,我穿过后还要给二妹三妹穿,穿到她们身上都已经是有好几处“补丁”了。我读小学一年级去学校报到那天,天下着雨,父亲穿着蓑衣领着我去,我戴着笠帽,穿着阿姨穿小了的一件蓝色短袖衫,只是母亲像变戏法似地在衣服的中间装了根宽紧带后,穿在我身上象裙子一样。穿着这样的衣服我已经很高兴了,飘飘然地感觉自己很漂亮,坐在教室里不敢随意走动,生怕弄脏了这条裙子。

   读初中时,穿衣仍没有多大变化,还是延续着阿姨的旧衣服。等到读高中时,母亲将阿姨穿过的毛线衣,拆洗后重新给我织了一件毛衣,我穿在身上正式感觉到是自己的衣服,既灵巧又保暖,走起路来做起事来显得精神多了。后来我也学会了织毛衣,常常将一些劳动手套的线拆掉,加上用自家种的一些土特产向别人家换些有色彩的毛线,织出七彩的毛衣。我不但为自己织,也为弟妹织。等到过年时穿在身上,那种穿新衣的感觉才渐渐显现出来,有意会在小伙伴面前或在客人面前多转几个圈,恐怕别人没看到。

   80年代,挣钱的机会与门道越来越多,各种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我们家中多多少少也有些存钱了,我不再穿阿姨穿过的旧衣服,也不再只在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穿上的确良衬衣是在临近夏天的时候,母亲为我和大妹同时做了一人一件的茄青色的确良衬衫,当时穿在身上,感觉整个人轻飘飘的,我一遍遍地摸着这件衬衣,感觉挺括丝滑轻便凉爽,人一下子变得轻松神气多了,父母看到我俩扎着小辨子像一对蝴喋一样在家中飞进飞出的样子,脸上总是挂着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不但有新衣服穿,还经常有一些旧衣服送与别人家,春夏秋冬的衣服基本上都储备,因我与大妹长得差不多大小,我们经常穿着同样的衣服出去,所以在陌生人眼里感觉我俩是双胞胎,每时每季穿得整洁大方,虽不是很时尚但基本得体,常常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特别是现在,根本不再缺衣少穿,棉的、绸的、薄的、厚的、红的、绿的、花的、应有尽有,原本几家要旧衣服的人家也早已手头有钱,穿着打扮与大城市里的人相差无几,多数人都宁愿自己买新衣服,也不再接受别人的旧衣服,因此,我常常把一些看上去尚好的旧衣服放进社区门口的旧衣服回收箱里。

   岁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自己这一路走来,“穿”的变化多大哦!但我只要想起小时候家庭的困难,一年到头没几件衣服的往事,就无法忘记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对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珍惜,更加知足。


北京有较好的癫痫病医院
青海那家治癫痫医院好
北京的癫痫医院哪家